日前,由廣東省佛山市水業集團和中山大學共同完成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集成及工程示范”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和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是禪城區產學研專項資金項目之一,可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污染,從而保障飲用水安全。經專家組評定,該項目達到國內同類項目領先水平。鑒定會由佛山科技局主持,來自政府科技、財政部門的領導、評審組專家以及項目組成員共計22人參會。
目前,我國給水處理廠大多仍采用20世紀初形成的混凝、沉淀、過濾和加氯消毒的常規工藝。這種工藝建立在有合格水源的基礎上,以去除濁度和細菌為主要目標,但是隨著水源水中有機物、重金屬污染的加劇,供水行業迫切需要先進、高效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以達到新國標的要求,保障用戶飲用水安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佛山水業開展了以有效應對突發性水源,尤其是重金屬污染為核心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
據介紹,項目以水處理中試基地為試驗場地。根據飲用水的處理流程,技術人員將研究分為預處理、深度處理及消毒三大部分。在預處理技術方面,技術人員主要研究了高效絮凝劑的應用,考察了高錳酸鹽復合藥劑對重金屬的去除效果。在深度處理方面,技術人員研究了膜處理技術,運用超濾膜技術進行深度處理,保障小分子有機物等在前處理過程中殘留的的污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期間,技術人員對膜通量、運行周期、水力反洗方式及強度、化學清洗周期及方式、產水率、運行費用、運行壓力等工藝參數進行優化,為超濾膜生產性應用提供技術儲備。在水處理的末端,技術人員研究了紫外催化氯消毒效能及工藝。通過實驗室試驗,考察了紫外線照射時間、劑量、氯的順序、間隔時間等工藝條件對協同消毒效果的影響及運行的經濟成本。
“通過相關參數地調整,項目可適用于各種源水水質,易于在現有水廠中推廣應用,并在珠三角地區起示范作用。”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為企業處理水源水質的微污染提供了試驗場地和有力的技術支持,能及時根據水源水質的污染情況提出有效的處理方法并進行中試實驗,縮短處理應變時間,降低因水源水質受到污染從而需要停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據介紹,項目在應對2010年北江流域重金屬污染和2011年6月韶關武江銻污染事件中得到實踐的檢驗,有效積累了實戰經驗。作為該課題的延續,目前正在高明水司楊梅水廠開展“純氧曝氣-活性無煙煤多功能過濾技術”去除原水高濃度氨氮和有機物的研究。
鑒定會上,項目負責人從課題立項背景、目的意義、主要研究內容、合同指標完成情況、社會經濟效益、存在問題和建議六個方面向專家組作了匯報。然后,項目組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答疑,并就如何進一步深化項目的研究以及推廣應用作了介紹。
最后,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各項合同指標,項目經費使用合理,??顚S?,通過驗收;項目緊密結合供水企業面臨的實際共性問題開展應用研究,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有較大推廣價值,達到國內同類項目領先水平。
“每次來佛山水司都能聽到新的技術、新的信息,佛山水司在科研創新領域已經走在全省供水行業的前列”,專家組成員、廣州水司總工程師沈軍高級工程師如是說,“該項目性價比高,希望能夠更深入一步將各個技術單元集成起來,為珠三角地區作出示范,促進行業共性技術水平的提升”。
專家組長、佛山市政協副主席袁毅樺教授表示,供水行業是關乎民生的公用事業,“保障供水安全、提高飲用水水質”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來承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源環境不斷惡化,水源突發污染事件頻發,佛山水業集團堅持科技進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科研創新,值得贊賞,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廣大市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駕護航。
“2009年項目立項時,我本人感覺壓力很大,有點擔心水業集團不能完成項目合同指標”,禪城區經促局楊勁蓮副局長說,“但是,從今天專家評審的情況并結合近幾年佛山水業幾次成功抗擊北江上游重金屬污染事件,我非常欣喜看到,水業集團在擁有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先進的硬件設施的同時、科技人才隊伍也得到了有效鍛煉,成長很快;而且,水業集團領導對科技創新給予了很大的重視和支持,希望能夠繼續發揚,做得更好;作為科技管理部門,我們也會繼續給予支持和幫助。
“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對我們科研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佛山水業集團科研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障市民飲用水安全,水業集團責無旁貸”,水業集團將一如既往做好科研創新,加快項目成果在“中小型水廠改造”中的應用,保證供水水質穩定達標”。